《甄嬛传》里的齐妃,真是又可笑又可怜。她明明手握“三阿哥生母”这张最大的牌,却蠢得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皇后想抢她儿子的心思都快写在脸上了,齐妃却像被灌了迷魂汤,一门心思依附皇后,反倒把无辜的甄嬛当成眼中钉,总觉得甄嬛会威胁三阿哥的地位。从怕甄嬛生儿子抢皇位,到被安陵容挑唆着送夹竹桃毒点心,齐妃一步步跳进陷阱,最后连儿子都被皇后抢走。她为啥就是拎不清,非要跟甄嬛死磕呢?这背后藏着五个扎心的原因。
一、认准“皇后无威胁”,把甄嬛当最大敌人齐妃心里有本糊涂账:皇后年纪大了,肯定生不了孩子,跟三阿哥没利益冲突,反而能帮儿子争皇位。就算皇后常找三阿哥,至少名义上自己还是亲妈,儿子随时能来看自己,这点“小牺牲”她能忍。
展开剩余80%可甄嬛不一样啊!年轻貌美,又得皇上宠,万一怀个儿子,母凭子贵,三阿哥的太子之位不就悬了?齐妃越想越怕,觉得必须先下手为强,害死甄嬛的孩子才能保住三阿哥。她哪想到,皇后早就布好了局——夹竹桃事件后,皇上直接剥夺了齐妃抚养三阿哥的权利,让她从“亲妈”变成了“陌生人”。这才是最狠的算计,可齐妃到死都没反应过来,还在傻乎乎地把甄嬛当头号敌人。
二、被皇后“画大饼”忽悠,以为儿子靠皇后才能上位皇后最擅长给人“戴高帽”,齐妃这种脑子不灵光的,最吃这一套。皇上为啥重视三阿哥?其实是因为后宫子嗣凋零:四阿哥他妈不受宠,孩子被养在外面;其他皇子不是夭折就是没出生,皇上实属“没得选”。可齐妃偏信皇后的鬼话,觉得是皇后在皇上耳边说好话,才让三阿哥这棵“朽木”成了皇位唯一候选人。
就像当初安陵容爹犯事,明明是甄嬛帮着解决的,皇后却能让安陵容以为是自己的功劳。对齐妃,皇后更是天天画大饼:“我会帮三阿哥坐稳太子位”“以后你就是太后”。齐妃被这些承诺迷得晕头转向,真以为皇后是儿子的“贵人”,对她死心塌地,哪知道人家早就把三阿哥当成自己的“工具人”。
三、帮皇后“铲除异己”,以为是在报恩齐妃总觉得皇后对三阿哥“恩重如山”。在她眼里,皇后为三阿哥筹谋未来,是天大的恩惠——毕竟三阿哥不是皇后亲生,人家能这么费心,简直是“活菩萨”。所以当皇后暗示甄嬛怀儿子会威胁计划时,齐妃想都没想就上了套:“皇后这么帮我儿子,我得帮她扫清障碍啊!”
她天真地以为,自己提前给甄嬛下毒,是在帮皇后“分忧”,却不知道这正是皇后的连环计。皇后要的就是齐妃犯错,好名正言顺夺走三阿哥。齐妃到最后都没明白:皇后对三阿哥的“好”,全是冲着“控制”来的,哪有什么真心?
四、嫉妒甄嬛受宠,把不满全撒在她身上齐妃心里藏着一股酸溜溜的嫉妒。皇后虽然地位高,可跟她一样独守空房,皇上不怎么待见;敬妃虽然也寂寞,但好歹有才华,会吹箫会下棋,知书达理。唯独齐妃,既不受宠,又没本事,皇上召见她的次数屈指可数。
可甄嬛呢?年轻漂亮,皇上天天翻牌子,恩宠不断。齐妃看着心里能平衡吗?她潜意识里把甄嬛当成了“出气筒”——自己过得不好,就见不得别人好。这种没来由的嫉妒,让她对甄嬛的恨意越来越深,哪怕甄嬛从没招惹过她,也成了她眼里的“眼中钉”。
五、欺软怕硬,不敢惹皇后就捏软柿子说到底,齐妃就是典型的“欺软怕硬”。皇后再不受宠,背后有太后撑腰,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,乌拉那拉氏的身份摆在那儿,齐妃哪敢得罪?可心里的委屈、不满总得找个地方发泄啊。
甄嬛虽然受宠,但在齐妃眼里,“宠妃”的恩宠是暂时的,容颜易老,皇上的新鲜感总会过去。她觉得甄嬛根基浅,就算受宠也不敢跟皇后硬碰硬,捏这个“软柿子”最安全。结果没想到,甄嬛不仅不好惹,自己还因为算计甄嬛,被皇后抓住把柄,落得个失去儿子、最后被逼死的下场。
齐妃的悲剧,根源就在于“拎不清”:分不清谁是真心对自己好,谁是笑里藏刀的敌人;看不清后宫的生存法则,把嫉妒当理由,把算计当恩情。她一门心思护着儿子,却亲手把儿子推进了皇后的狼窝;明明可以靠“生母”身份安稳度日,却非要跟着皇后瞎折腾,最后把自己作死了。只能说,后宫里光有母爱不行,还得有脑子,可惜齐妃两样里只占了一样,结局早就注定了。你们觉得齐妃还有翻盘的机会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~
发布于:山西省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